B型血的人性格的形成
酷爱自由、家庭本位
我们已经知道:B型族群多分布于温带草原以及地势平坦的地区,草原的环境及生活方式无疑对B型性格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可以想象,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极目望去是一条地平线。在这样的环境中,种种繁琐的行为规范已经失去了实际的意义。一个人在草原上随意地行动也不会对他人有所妨碍,何况牧歌式的生活本来就是自由自在的。这就促使B型血的人养成了不愿受约束、我行我素的性格。不过,当B型血的人真的被人厌弃时,他们则可能无法忍受,这显然与他们曾生活在地广人稀的环境有关。也正因为如此,B型血的人不得不注重以家庭为单位的迁徙生活,于是较强的家庭观念就逐渐形成了。同时,他们也非常热衷于热闹的场合,而且绝不会错过,这出于弥补内心寂寞和生活乏味的需要,也就形成了他们爱凑热闹的旁观心理。
乐观豁达、随遇而安
草原生活的单调、乏味以及飘泊不定,也使得B型血的人更着眼于未来,并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总是乐观地相信:这里的草地吃光了,还会找到另一块草地。所以,他们不必为现有的草地担心,更不会逗留于此,自然也就不会形成根深蒂固的恋土情结。对他们而言,有草原的地方就是故乡。这种故乡观念的抽象性和游牧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他们不会对某个地方倾注太多的感情,当然也就不可能在此基础上形成强烈的环境意识。
游牧的生活方式,培养了B型血的人总是向前看的"乐观心理”和“走一步看一步”的行为思考方式;这里的草吃完了,总会找到有草的地方。B型血的人的豁达乐观的心态由此而来。不过,这也是B型血的人乡土意识淡薄,缺乏乡土情结随遇而安的历史环境根源。
反应迅速、灵活敏捷
与A型血的人生存的环境不同,在平坦的草原上设防实际上是毫无意义的。当然,这就要求B型血的人必须有迅速、敏捷、灵活的身手以及良好的心态。这样,即使出现危险也能从容应对。中国的乒乓球、羽毛球之所以久盛不衰显然得益于B型血的人的这些特点。当然,这也是成吉思汗的蒙古骑兵所具有的优势。
一视同仁、乐于助人
游牧的生活方式基本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邻里之间相隔甚远而且随时变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联系显然没有农业民族那么密切和稳定。这种变化无常的生活使得B型血的人很难找到真心的朋友,就连亲戚也会天各一方。因此,在B型血的人眼里,生人和熟人的差别不是很大,而且是随时转化的。这样一来,就形成了B型血的人无差别待人的倾向。事实上,我们很难从他们对人热情的程度上判定谁是他们的朋友,他们对谁都很热情。看来,草原上孤独的流浪生活既可能是他们不太合群、性格孤僻的根源;又可能是他们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原因。
缺乏协作、行为散漫
散漫的游牧生活也养成了B型血的人散漫的天性。与A型血的人和O型血的人相比,他们比较缺乏组织性和纪律性,这就是他们缺乏团队精神的原因。当然,在高压政策之下,B型血的人也能够形成强大的军事联合体,就像成吉思汗统帅的蒙古人一样。但这样的联合体显然是不稳定的,而且面临着随时都可能解体的危机。由于缺乏内在的凝聚力,他们的衰败常常就像他们兴起时一样迅速。
此外,B型血的人比较缺乏民族性。这是因为,民族性根源于稳定的生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血缘认同感,而这对居无定所、四处迁徙的游牧民族而言显然是很欠缺的。历史证明:他们只能是暂时的联合体,而且随时有分化瓦解的可能。最后,在征服战争之后,他们多半会被农业民族同化,不论他们是征服者,还是被征服者。这样就不可避免地要造成大混血而失去民族的单一性或纯洁性,以及作为一个民族的认同感。
讲究实际、中庸平和
虽然,游牧的生活方式不利于民族性的培养,但却有助于形成B型血的人讲究实际的作风和宽容平和的性格。B型的社会,也因此能够存异求同,很少出现排外的运动。当然,宽容平和同时也意味着思想的调和与中庸,这使我们很容易理解在中国“佛、儒、道”能够合流的原因。
粗心大意、见多识广
草原的广阔为B型血的人提供了良好的视野,只要粗略扫视一下,就能掌握周边的大致情况。所以,他们不需要像A型血的人那样过于谨慎、认真、追求完美,做到差不多就不会给自己带来不便和危险。久而久之,就形成了B型血的人粗心大意、较为马虎的一面。同时,游牧的生活也使B型血的人的眼界大开而且信息灵通,只是他们不能长期呆在一个地方并对当地的情况做深入的观察和分析,而这与B型血的人博而不专的特点是一致的。他们的思考很有广度,但缺乏深度。
羊群效应、爱凑热闹
草原的羊群总是追随着领头羊前进,并进一步造成随大流的趋势,这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羊群效应通俗地理解就是随大流,随大流实际上是动物自我保护的有效方式。长期目睹羊群效应的B型民族自然也会深受感染和启发,在他们看来:随大流也许不会带来什么好处,但通常不会带来坏处,如果特立独行、另辟蹊径,则很可能受到孤立,遭致风险。长久的耳濡目染,随大流、凑热闹也就成为B型民族的一大特色。